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完整版三十六计内容详解

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经典谋略的现代解读

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完整版三十六计内容详解
(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完整版三十六计内容详解)

作为中国古代军事智慧的结晶,《三十六计》至今仍是战略思维领域的必读经典。其内容涵盖敌我博弈、虚实转换、攻守进退等核心原则,适用于军事、商业乃至日常生活。本文基于权威军事典籍与历史案例,系统解析三十六计的核心逻辑,帮助读者快速掌握谋略精髓。

第一套 胜战计(优势策略)

1. 瞒天过海

以伪装掩盖真实意图,如唐代薛仁贵以“海上宴会”转移士兵渡海恐惧。

2. 围魏救赵

攻击敌方薄弱环节迫使主力回援,战国孙膑以此解邯郸之围。

3. 借刀杀人

利用第三方力量削弱对手,如曹操借刘表之手除祢衡。

4. 以逸待劳

消耗对手锐气后出击,典型如长平之战秦军战术。

5. 趁火打劫

在敌方危机时扩大战果,东汉董卓趁乱入京即是一例。

6. 声东击西

制造假象分散敌方注意力,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即属此计。

第二套 敌战计(均势策略)

7. 无中生有

虚虚实实迷惑对手,张仪以“六里地”谎言破楚齐联盟。

8. 暗度陈仓

表面佯攻掩护真实行动,三国邓艾偷渡阴平灭蜀汉。

9. 隔岸观火

待敌方内耗后介入,曹操放任袁氏兄弟相争后取河北。

10. 笑里藏刀

伪装友好实施打击,春秋时期郑武公灭胡国即用此策。

11. 李代桃僵

牺牲局部保全大局,田忌赛马以劣马消耗对手强马。

12. 顺手牵羊

把握微小机会获利,淝水之战晋军追击时收复失地。

第三套 攻战计(攻势策略)

13. 打草惊蛇

故意示警试探反应,商鞅立木前先悬赏测试民众信任。

14. 借尸还魂

利用废弃资源达成目的,陈胜吴广借狐鸣“大楚兴”起事。

15. 调虎离山

诱使强敌离开优势环境,朱元璋鄱阳湖之战引陈友谅出长江。

16. 欲擒故纵

放松控制以彻底征服,诸葛亮七擒孟获安定南中。

17. 抛砖引玉

以小利换取更大收益,吕不韦献赵姬获秦国相位。

18. 擒贼擒王

打击核心枢纽瓦解整体,李世民虎牢关直取窦建德。

第四套 混战计(乱局策略)

19. 釜底抽薪

消除问题根本原因,曹操乌巢烧粮击溃袁绍。

20. 浑水摸鱼

在混乱中获取利益,五代十国藩镇借朝廷衰弱割据。

21. 金蝉脱壳

保留形式掩护撤退,刘邦荥阳突围留女子冒充守军。

22. 关门捉贼

切断退路彻底消灭,白起长平之战包围赵军。

23. 远交近攻

分化敌方联盟关系,秦昭襄王连横策略的实践。

24. 假途伐虢

借道为名实取目标,晋献公灭虢虞两国典型案例。

第五套 并战计(竞争策略)

25. 偷梁换柱

暗中替换关键要素,赵高篡改遗诏立胡亥。

26. 指桑骂槐

借题发挥施加压力,晏子劝谏齐景公减刑典故。

27. 假痴不癫

伪装愚钝麻痹对手,司马懿装病骗曹爽夺权。

28. 上屋抽梯

断其后路迫使就范,韩信背水列阵激发士气。

29. 树上开花

虚张声势威慑对手,张飞长坂坡疑兵退曹军。

30. 反客为主

化被动为主动控制,郭子仪单骑说退回纥联军。

第六套 败战计(劣势策略)

31. 美人计

利用人性弱点突破,西施助越国灭吴典型案例。

32. 空城计

示弱诱使敌方误判,诸葛亮西城抚琴退司马懿。

33. 反间计

破坏敌方内部信任,田单火牛阵前散布乐毅谣言。

34. 苦肉计

自我伤害换取信任,黄盖诈降助周瑜火攻曹营。

35. 连环计

多计组合达成目标,王允献貂蝉离间董卓吕布。

36. 走为上

保全实力等待时机,刘邦鸿门宴脱身终成霸业。

现代应用启示

三十六计绝非简单的诡诈之术,其本质是动态环境中的系统性思维框架。在商业谈判中,“声东击西”可转移对手关注点;职场竞争时,“以逸待劳”强调资源效率;个人决策中,“走为上”体现止损智慧。掌握这些策略,需结合具体场景辩证运用,避免机械套用。军事科学院《三十六计新编详解》指出,其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察势、造势、用势”的战略能力,这才是谋略思维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