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县委书记最新动态与工作部署
武陟县委书记张涛:一位用脚步丈量民情的"泥腿子"干部
五月的武陟,麦浪翻滚。在詹店镇马营村的田间地头,经常能看到一个穿着旧运动鞋的中年人蹲在地头和农民聊天。要不是村干部介绍,谁都想不到这个裤脚沾满泥巴的人,就是县委书记张涛。

一、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转变
2018年调任武陟前,张涛在省农科院做了15年研究员。同事们至今记得他离任时说的话:"搞科研要坐得住冷板凳,当干部就得把板凳搬到老乡家里去。"
履新第一个月,他就走遍了全县14个乡镇。随身带着的笔记本上记满了这样的内容:
- 圪垱店乡:留守老人取养老金要跑20里路
- 小董乡:灌溉渠年久失修影响3000亩地
- 三阳乡:扶贫车间缺技术指导
1. 把论文写在黄土地上
在谢旗营镇调研时,张涛发现当地种植的怀地黄品质虽好,但亩产始终徘徊在800斤左右。他连夜联系省农科院的老同事,带着专家团队在冯李村搞起了试验田。
年份 | 技术措施 | 平均亩产 |
2019 | 传统种植 | 820斤 |
2020 | 改良土壤+轮作 | 1100斤 |
2021 | 水肥一体化 | 1350斤 |
现在冯李村的怀地黄成了"金字招牌",每斤收购价比周边高出2块钱。村民笑着说:"张书记比俺们还会种地,他讲的'土壤EC值'那些词儿,现在村里老少爷们都能说上两句。"
二、民生账本里的温度
在县委常委会上,张涛常说:"GDP增长几个点老百姓可能没感觉,但家门口的路灯亮不亮、娃上学方不方便,这些才是群众的温度计。"
1. 教育攻坚的"三件套"
2020年疫情后复课检查,张涛在乔庙镇中心小学发现:
- 36个孩子挤在20年前的预制板教室里
- 教师周转房墙皮脱落严重
- 操场跑道是用煤渣铺的
三个月后,全县启动"教育提质三年行动",现在走进任何一所乡村学校,都能看到标准化的"三件套":
- 抗震达标的框架结构教学楼
- 带独立卫浴的教师公寓
- 塑胶跑道运动场
2. 15分钟医疗圈
去年冬天,张涛在龙源街道卫生室看到七八个老人排队输液,走廊里冷风直灌。今年开春,22个村级卫生室全部完成改造,还添置了中医理疗设备。东仲许村的王奶奶逢人就夸:"现在量血压、扎银针,出门拐个弯就到。"
三、产业发展的"加减法"
在招商引资会上,张涛总爱说:"我们不做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买卖。"
1. 传统产业的"减法"
面对高耗能的造纸企业,武陟没有简单关停了事。张涛带着环保局长一家家走访,最后促成6家企业合并重组为江河绿色造纸产业园,年减排COD达1200吨,产值反而增长了30%。
2. 新兴产业的"加法"
依托黄河滩区生态优势,武陟这两年冒出来不少新业态:
- 嘉应观乡的"云上民宿"集群
- 詹店镇的冷链物流基地
- 大虹桥乡的富硒农产品电商
上周我去大封镇采访,正好碰上张涛在检查高标准农田建设。他蹲在地头捏着土块说:"现在墒情正好,得抓紧把智能灌溉系统调试好。"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和那些弯腰劳作的农民融在了一起。
回县城的路上,司机老陈跟我说了个细节:张书记的公务车四年跑了18万公里,但里程表显示有3万公里是他自己下乡时开的。车后备箱里永远备着三样东西——雨靴、草帽、应急药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