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45岁阿姨的巅峰人生:从平凡到传奇的蜕变之路
沈阳铁西区老边街的梧桐树影里,总有个穿碎花围裙的身影在画架前忙碌。45岁的王秀兰把旧报纸裁成画框,用退休金买来的丙烯颜料,在斑驳的墙面上涂抹着五颜六色的童年记忆。这个被邻居们称为"疯画娘"的妇人,在2015年儿童节前夜,用沾满颜料的双手给社区画了幅《星空下的铁西区》,意外让整栋居民楼都沸腾了。

2008年父亲病倒那场变故,让刚考上沈阳艺术学院的王秀兰不得不退学。她白天在印刷厂当质检员,晚上就着台灯临摹《芥子园画谱》。存够首付那天,她把积攒三年的速写本锁进樟木箱,箱底压着张泛黄的学院录取通知书复印件。直到遇见社区改造工程,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提交了墙绘方案。
当第一笔钴蓝色颜料在斑驳砖墙上晕染开来时,王秀兰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在画室偷师学艺的往事。那些被老师批评"用色太浮夸"的习作,此刻正从墙缝里探出头来。2016年儿童节,她带着孩子们用废布头做的"彩虹风筝"在社区办画展,三十幅作品被装裱在旧货市场淘来的木框里,每幅都写着捐赠者名字。
最艰难时她把画具藏在废品站集装箱里,用收来的旧报纸糊墙当画板。有次被城管追着跑,颜料盒掉进浑河,她划着小船捞了整夜,捞到半瓶钛白色时,发现河底沉着半块刻着"王芳"的旧木炭。2019年沈阳美术馆的个展上,那幅《浑河十二时辰》用三百种蓝色调记录了她的挣扎,画中隐约可见打补丁的围裙和沾着颜料的胶鞋。
如今她的工作室墙上挂着二十三个国家的明信片,每张都盖着不同城市的邮戳。去年冬天,她带着孩子们把墙绘作品扫描成二维码,扫出来是孩子们录制的《铁西区童谣》。当七旬的退休教师捧着泛黄的手抄本找上门时,王秀兰正蹲在墙根给流浪猫补画框。
艺术星火终成燎原之势,但王秀兰依然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碎花围裙。每当夜幕降临,老边街的砖墙上就会亮起星星点点的光斑,那是她新绘的《城市萤火虫》在发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