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洛传奇:香港警界风云人物的崛起之路
雷洛探案:一个香港警察的灰色人生启示录
凌晨三点的油麻地警署,雷洛叼着半截香烟翻看案卷,办公桌上的咖啡早就凉了。这位后来被称为"五亿探长"的传奇人物,此刻正为庙街赌档的"保护费"账目头疼——这个细节来自老警员阿炳的回忆录,却鲜少出现在那些光鲜的传记里。

(雷洛传奇:香港警界风云人物的崛起之路)
一、从潮州小子到华人探长
1940年的香港警队,英国警官的皮靴声在走廊回荡。雷洛(本名吕乐)拿着月薪11港元的警员薪水,比同期加入的英国警员少了整整六倍。他在自传里写道:"当时最大的愿望是存钱给阿妈换副新假牙。"
- 1949年:破获湾仔金铺劫案崭露头角
- 1956年:升任油麻地警署刑事侦缉主任
- 1962年:成为香港岛总华探长
老报人陈伯告诉我:"那个年代,华人警察要出头只有三条路——比鬼佬更狠、更贪、或者更会做人。雷洛三样都占全了。"
二、贪污帝国的运作密码
在雷洛体系里,每个档口都像便利店一样明码标价:
麻将馆 | 每月300港元 |
夜总会 | 每月5000港元 |
渡轮码头 | 每月8000港元 |
深水埗的老差人李叔回忆:"洛哥收钱讲究'三不原则'——不赖账、不杀价、不越界。有次新来的军装警多收了大排档50块,第二天就被调去守坟场。"
2.1 那个年代的生存法则
1967年暴动期间,雷洛的"黑色奔驰"每天准时出现在警署。廉政公署档案显示,他当时掌控着:
- 香港70%的娱乐场所
- 超过200名固定线人
- 18个银行秘密账户
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同时建立了全港第一个警察子女助学基金。退休警司张Sir说:"当年我老豆肝癌,是洛哥垫的手术费。"
三、流亡台湾的黄昏岁月
1974年廉政风暴刮起时,雷洛正在跑马地打麻将。据在场的水警督察回忆,他听完电话只说了一句:"叫阿炳把游艇加满油。"
在台北敦化南路的公寓里,晚年的雷洛保持着奇怪的习惯:
- 早餐必吃香港茶餐厅的菠萝包
- 书桌抽屉放着1973年的香港电话簿
- 每月15号给旧部家属汇生活费
2010年那个闷热的五月天,当护工发现他倒在《东方日报》的讣告版前时,报纸上圈着的正是昔日对手蓝刚的死讯。床头那本《香港警队百年史》翻在第197页,正好是廉政公署成立的章节。
铜锣湾的霓虹依旧闪烁,庙街阿婆还在用雷洛时代的规矩交"清洁费"。老茶客们常说,现在那些收保护费的古惑仔,连当年洛哥的马仔都不如——至少他们懂得给阿婆留出买降压药的钱。
发表评论